聯盟學校簡介
聯盟中心學校
臺北醫學大學
臺北醫學大學在TMU2030未來十年願景發展白皮書中也將數位應用、教學創新、自主學習、個人化學習列為重要校務願景,打造個人化適性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數位智能已成為臺北醫學大學在數位學習上的發展方向。
因應時代趨勢,未來學習將朝向個人化與自主化,本校以培養學生具備運用數位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目標,將從環境面、課程面與師資面著手,在環境面,完善本校數位學習制度與友善數位學習軟硬體設備,定期檢視本校數位學習辦法,提供更為彈性的數位學習學分,建置更便於操作與記錄學生學習行為的數位學習平臺,透過了解學生學習行為,逐步精進數位教學成效;在課程面,建置完整的數位課程與精進數位學習品質。
聯盟夥伴學校
慈濟大學
慈濟大學「以慈悲喜捨之精神,為社會培育尊重生命,以人為本懷抱濟世助人理念,實踐志工服務精神的優秀人才」,目前設有醫學、人文社會、教育傳播、國際暨跨領域四個學院及其他教學研究中心。除了豐富的教學和研究資源外,更首創醫學多元解剖教學及無語良師人文典禮,重視學生利他人文的培養。
2015年度起,設置天空學院,為慈濟大學虛擬學院,推出多門獨具特色的線上課程,提供學生或是在職人員專業知能成長與終身學習的機會。從教學應用、跨校課程合作、學分認列推動、職工知能培訓、專業人員繼續教育,以「共學共享」理念,不只學生,任何人都可參與學習、傳遞知識,讓數位學習概念彼此影響,網絡遍佈各地,拉近城鄉學習資源的差距,並推動難民教育援助計畫,翻轉教育,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臺灣海洋大學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從海洋特色教學與研究出發,自109學年度第1學期許泰文校長就任後,自我定位為「以海洋為主體的教學卓越與研究頂尖國際一流大學」,辦學理念為「以學生為本,人文關懷:辦一所令人感動的學校」與「專業與海洋特色:辦一所社會上不可或缺的學校」,以活力創新為策略。以成為「海洋研究與產學特色化」及「國際化」的海洋大學為發展願景,建立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及海洋人才培育的國際頂尖高等學府。
以「培育具備人文素養與應用能力之專業人才,致力於海洋相關領域之學術與應用發展」為教育目標,期能孕育出「具備海洋視野與人文素養的海大人」基本素養及「具備國際競爭力之專業能力、創造能力、執行能力及社會關懷能力」之核心能力的優質人才。
臺北科技大學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座落於臺北市繁華地段之一,為車水馬龍的街道帶來一絲綠意。主校區位於市區主要幹道旁,緊靠忠孝新生捷運站與華山文創園區、三創數位生活園區、光華國際電子商場為鄰,便捷的交通,將來自各地的菁英齊聚在此,在科技與文創的雙重薰陶下,培育出無數在業界各領域獨當一面的人才。
創校至今,北科人的創新創業基因,培育了無數優秀人才,不斷推動臺灣經濟與工業發展。如今,在臺灣上市上櫃企業負責人中,有10%以上為本校校友,工業推手及企業家搖籃之美名,實至名歸。 在未來展望,身為實務研究型大學,我們以技術扎根、接軌深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及創新創業,建立一個優質研發環境,鼓勵教師拓展產學合作,取得各項發明專利,培育各個世代的專業人才,繼續推動臺灣工業發展,共同迎接下一個百年。
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自1949年臺灣省立地方行政專校創校迄今,歷經省立法商學院、省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各發展階段,於2000年奉准改制「國立臺北大學」,已成為國內知名之完整綜合大學。
本校校務發展,在於持續深化中興法商時期的優良學風與特色專長領域,培養學生「追求真理、服務人群」的能力與熱情,積極對國家經濟及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承擔社會責任,發揮對國際、政府、社會及民間之影響力。並以「培育兼具跨界專業核心能力、人文社會關懷、現代科技素養與國際移動力之世界公民」為教育目標。